第四首 小約翰史特勞斯的歌劇《蝙蝠》序曲(Johann Strauss II – Die Fledermaus Overture)
創作了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圓舞曲的小約翰史特勞斯,經常被稱為圓舞曲之王,但是他的創作並不侷限於圓舞曲。
這齣描寫主人公艾恩斯坦(Gabriel von Eisenstein)意圖出軌並逃避牢獄,最後落得被妻子拋棄又繼續坐牢的輕歌劇,可以說是他在歌劇領域的代表作品。序曲裡面有曼妙的旋律,但也巧妙融入了他最擅長的圓舞曲風格,用來暗示第二到第三幕的舞會場景。
第一首 巴哈的《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J.S. Bach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提到管風琴的著名曲目,大家應該都聽過巴哈的《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J.S. Bach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這首由風格狂野不羈的觸技曲開始的曲目,是巴哈創作的管風琴曲中最著名,也最具有爭議的作品,整個觸技曲部分充滿了狂放的強烈對比,每一個樂段都如同惡魔辣椒一般嗆辣刺激。裡面使用的和聲進行與巴洛克時期和巴哈常用的風格不同,所以很多研究巴哈的學者仍認為它很有可能不是巴哈的創作。第二段由頑固音開始帶出旋律的賦格曲,充滿了無比精巧的對位寫作,第一聲部奏出樂句,第二聲部接著模仿這段旋律的同時,第一聲部奏出相應的另一段旋律,接著在第二聲部模仿新旋律時,第一聲部又接續奏出下一個樂句。這種如同鎖鍊一般環環相扣連接起來的樂句,正是賦格曲風格的的精華,也是最難寫作的部分。
第二首 路易斯·維爾納的《第一號管風琴交響曲最終樂章》(Louis Vierne Organ Symphony No. 1 in D minor, Op. 14, VI. Finale)
韋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的《第一號豎笛協奏曲》(Clarinet Concerto No. 1)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vc_row][vc_column][vc_raw_html]JTNDaWZyYW1lJTIwd2lkdGglM0QlMjI4NTQlMjIlMjBoZWlnaHQlM0QlMjI0ODAlMjIlMjBzcmM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nd3dy55b3V0dWJlLmNvbSUyRmVtYmVkJTJGOFZYWE5zODdYd0klMjIlMjBmcmFtZWJvcmRlciUzRCUyMjAlMjIlMjBhbGxvd2Z1bGxzY3JlZW4lM0UlM0MlMkZpZnJhbWUlM0U=[/vc_raw_html][/vc_column][/vc_row][vc_row][vc_column css=”.vc_custom_1500984740191{padding-top: 100px !important;}”][vc_column_text]
斯塔米茨(Johann Wenzel Anton Stamitz)的《第七號豎笛協奏曲第三樂章-法式小輪旋曲》(Clarinet Concerto No.7 in E Flat: 3. Rond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