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劉新圓-戲曲也要換人做做看?

這是知音第一次完全轉載其他人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直指台灣戲曲發展的核心問題,如此中肯又堅實的批評,不應該只在報紙的版面出現一天!

關於本文的作者

劉新圓是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的研究人員,他的碩士論文-台灣北部客家歌樂山歌子的即興,是台灣第一本提出客家山歌即興方式的論文,他對客家音樂和戲曲的專業程度無庸置疑。

關於本文的新聞

請參考知音音樂部落先前的剪報-戲曲學校的訓練不專業?

另外,知音要補充一下,戲曲學校的校長-鄭榮興是台灣客家戲曲文化最重要的研究者和提倡者,三腳採茶能發展成今天的客家採茶戲,鄭榮興功不可沒。但是,也因為客家戲的重要背景,“鄭榮興獨厚客家戲”也是數年來大家爭論的老議題了。

戲曲也要換人做做看 轉載自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752×112010062200415,00.html

  • 2010-06-22
  • 中國時報
  • 【劉新圓】

近日一些戲曲界人士聯名上書總統,要求撤換台灣戲曲學院校長。理由是,現 任校長獨厚客家戲,造成京戲水準下降,不換校長無法挽救台灣的戲曲。這些大動作引起媒體關注,儼然成了戲曲的政治事件。抗爭人士中,不乏知名演藝工作者。 筆者向來肯定他們對台灣戲曲的貢獻,但是對於他們抗爭的內容,卻有些不解,甚至覺得缺乏說服力。

只要稍為了解台灣教育現況的人,大概都知道,這些年來,台灣各級學校校長的權力實已大不如前,他們很多決策常受到多方牽制,不易專斷獨 行,但卻又往往要負很大的責任。只憑一個權力處處受限的領導者,要能摧毀在台灣已扎根數十年的劇種,也未免太「神」了。即使校長權力很大,但是否真如他們 所言,因為獨厚客家戲而導致京劇水準下降呢?若是如此,那表示客家戲的水準已經了超越京戲?恐怕沒有人會相信。他們之所以認為獨厚客家戲,是因為校長請京 戲老師去教客家戲學生。這樣的指控,更是不了解台灣戲曲的發展。

廿世紀初,京戲高度發展,成為中國戲曲的龍頭,對各個地方戲曲產生深遠的影響。當時台灣雖受日本殖民統治,民間卻也對京戲如痴如狂。許多 京戲班渡海來台演出,大受歡迎,後來有些演員還留在台灣教戲。這段期間,歌仔戲與客家戲,大量吸收了京戲的元素,無論戲碼、唱腔、身段、文武場,都看得到 京戲的影子。

當年各戲曲交流如此密切,證明傳統戲曲之間是相通的,尤其基本功更是大同小異。所以,請京戲老師教客家戲學生,再正常不過。何況早在客家 戲科成立以前,歌仔戲科也有請京戲老師教課,怎麼就沒聽人質疑過獨厚歌仔戲?

京戲在台灣確實受過打壓,但不是現在,而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台灣本土力量隨著民主運動興起,要求戲曲資源重新分配。於是,三軍劇 團、國光劇校等原本被大量「獨厚」的京戲單位,裁的裁,併的併。奇怪的是,在京戲遭劫的那幾年,戲曲界沒人敢吭一聲,現在卻紛紛跳出來,集中火力砲轟一 人,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態度,似乎有欠理性。倘使校長有該檢討的地方,那麼,他們或許更該批判從前決定裁併京戲單位的決策者與政治人物。遺憾的是,筆者記得 當年只聽到李敖一人大聲反對,其膽識不得不令人敬佩。

假使劇校學生真的素質低落,校長固然難辭其咎,但也必須自師資、課程、學生素質,乃至整個大環境等所有因素做全面檢討。將台灣戲曲發展的 希望,完全寄託於一人,或將責任完全歸咎於一人,似乎太過沉重。如果泛政治化地,遇到問題就只想「換人做做看」,那麼是否真能挽救台灣的戲曲,是很令人懷 疑的。(作者為研究人員)

99年臺北霞海城隍文化季

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化季!廟宇一向是台灣人的集會中心、信仰中心,再加上重要的文化展演場地,神仙們的生日、登仙日,就是小孩子們打牙祭、玩樂和看戲的嘉年華會。在廟埕的廣場上逛夜市、看歌仔戲和布袋戲,是知音小時候最愛的活動。不知何時開始,深山中的廟越蓋越多,都市里的廟卻越來越小。廣場和夜市、歌仔戲團和金光布袋戲,變成網路購物、百貨公司和不斷重播的電視節目。有一回知音在澎湖看見野台歌仔戲,簡直感動的要掉下淚來,雖然台上的演員動作有些生澀,但是台下的觀眾們還是聚精會神的陶醉其中。這十年來,知音就看過這麼一次野台戲,戲班少,觀眾更少!

所以,這次拜城隍爺所賜,能在一個星期以內看到這麼多歌仔戲團“拼場”,真的是十年難逢的超好機會!愛好台灣文化的人絕對不要錯過!

節目表(引用自歌仔戲官方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gezaiopera/8800970)

演出團體

演出時間 演出戲碼
99年鼓樂喧天匯演 06/19(六)
AM 10:00
PM 13:30
遶境綵街
鼓藝觀摩匯演
秀琴歌劇團 06/20(日)
PM 19:00
鴛鴦巧弄緣
秀琴歌劇團 06/21(一)
PM 15:00
PM 19:00
石門八陣
傻瓜與野丫頭
秀琴歌劇團 06/22(二)
PM 15:00
PM 19:00
武松
魔劫
一心歌仔戲劇團 06/23(三)
PM 15:00
PM 19:00
大唐演藝-羅通大帥
孝子判親母(一)
一心歌仔戲劇團 06/24(四)
PM 15:00
PM 19:00
大唐演藝-尉遲恭認子
孝子判親母(二)
一心歌仔戲劇團 06/25(五)
PM 15:00
PM 19:00
大唐演藝-屠爐恨
血鷹淚
陳美雲歌劇團

06/26(六)
PM 15:00
PM 19:00

梁武帝
南宮慘案(上集)
陳美雲歌劇團 06/27(日)
PM 15:00
PM 19:00
鳳還巢
南宮慘案(中集)
陳美雲歌劇團 06/28(一)
PM 15:00
PM 19:00
姑嫂比劍
南宮慘案(下集)
春美歌劇團 06/29(二)
PM 15:00
PM 19:00
李賢得道
草地姑娘
春美歌劇團 06/30(三)
PM 15:00
PM 19:00
李老君收青牛
浪子回頭
春美歌劇團 07/01(四)
PM 15:00
PM 19:00
穆桂英掛帥
可愛的情人
春美歌劇團 07/02(五)
PM 19:00
公演大戲周瑜

基礎知識篇-怎麼聽音樂之一 節奏

上一篇什麼是音樂,其實是一種解構的敘事,知音希望大家能打開心胸,不要用自己文化脈絡中的標準來聆聽其他地方的音樂。這次,知音在解構之後,也要為大家建構一些基本概念。

什麼是節奏(meter)?簡單的來說,就是固定的強弱音循環,以及節奏型-固定的節奏拍型。

舉例來說,我們經常聽到“三拍子”,指的就是三拍一小節,強-弱-弱的循環。二拍子、四拍子,則是強-弱和強-弱-次強-弱。每一小節就是一個重音的循環。除了6拍子以外,多數的節奏都以第一拍為最強音,只要找到重音,就能數出一小節有幾拍。當我們在演奏音樂時,也要依照重音的位置來安排旋律的強弱。

但是,離開西方音樂文化的圈子後,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原來“一小節”不只有2-6拍。例如埃及音樂裡常見的基本節奏ciftitelli,就是8拍一個循環。那那它的重音要怎麼分配呢?很抱歉,中東音樂的節奏是依照鼓經(把鼓的不同聲響和發音方式,用擬聲的字唸出來)來安排重音,一個節奏循環可能只有一個,也可能有好幾個重音。重音和重音之間間隔的拍子也不一定。例如ciftitelli,就有三個重音。讓我們看一下這個節奏

ciftitelli節奏

這個節奏由Dun和Ta兩種音色組成,每8拍完成一個循環。第一次出現時,通常會保持原來的節奏型和音色,但是重複的時候,就會在不同的位置加上變奏。變奏的複雜程度要看音樂的速度,依照這個Makam(或Maqam,不同地區拼法各異)代表的時間和情緒,鼓手的習慣以及其他演奏者與鼓手的互動。讓我們看一下例子,這是一個戶外的舞蹈演出,請注意影片39秒開始的節奏,當節奏第二次出現時,就已經是變奏型態了。

聽音樂時要特別注意一開始的節奏幾拍一個循環,抓住節奏循環的拍數後,接著注意這個節奏由哪些音色組成。不管他如何變奏,重要的節奏元素很少改變,在上面的影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聽見Dun和Ta的位置,雖然Ta以及空拍中有很多變奏,藉由Dun Dun Ta的結尾,我們還是可以找到節奏循環的起點。

抓住節奏循環後,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發音來記住這個拍型,然後持續的數拍子。為何要不停的數拍子呢?因為節奏型對於中東音樂來說,不是背景而是骨架。節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樂器和樂器之間用來對話的元素和基本語法。不只鼓手一直保持這個節奏,其他加入的樂器也要按照這個節奏的重音來安排他的旋律。旋律的即興方式,也跟這個節奏有關。而且,演出中鼓手和其他樂器也會利用節奏的變化來對話,如果大家看過中東音樂的演出,會發現樂手經常注視著鼓手,而鼓手一邊聽著樂手的旋律,一邊配合樂手的變奏來改變打法。

所以,聽音樂不能只聽旋律,必須抓住他們用來對話的主題-節奏,才能知道樂手“彼此談話的內容”。抓住基本節奏,才能享受到變奏帶來的樂趣。

在西方音樂中,節奏(meter)只是單純的強弱音循環,最小的單位都是一拍,每一個循環的第一拍都是固定的重音。重音決定了節奏的長度,也決定每一個循環,標示每個循環的開頭。但是,其他音樂文化卻有完全不一樣的觀點。

首先,西方音樂的小節通常真的是“小節”,小節的節拍很少超過8拍,雖然現代作曲家賦予節奏更大的自由,常見的拍子依然是2,3,4,6,8拍。其他音樂文化就不一定有規整的拍子,從2拍到108甚至更多拍都有可能。例如阿拉伯的makam,印度的raga,印尼的gamelan,或者台灣北管的牌子,都常有很大的節奏單位。所以,我們通常稱這種節奏單位為節奏循環而不是小節。

其次,節奏的內涵不是單純的重音,而包含不同層次的音色。例如印度的Tabla,就有超過10種的基本音色,每一個音色在鼓經中都有對應的字。對鼓手而言,節奏不是強和弱,而是da-din-na-te-tere..等,各種音色和打法的依序組合。讓我們看看Tabla的例子,影片中,他會說明每一個鼓經(Bol Language)的打法

這段影片是為初學者介紹Tabla用的,鼓手要打出複雜的變奏,必須要先回想節奏和相關的旋律。很多時候,你會聽到鼓手唱出像Sitar琴奏法一樣的鼓經,因為任何節奏都必須要跟旋律對話。

這裡就要帶出很重要的概念,節奏和旋律是分不開的。鼓手必須想著旋律才能做出好的變奏,其他樂器仰賴鼓手的變奏給他即興的靈感。樂手和鼓手之間的關係不是主奏和伴奏,而是很親密的合作伙伴,音樂必須要在深度的契合和對話之間才能展開,音樂不只有旋律,樂手間的對話和默契,也是音樂的重要成分。

很多音樂的演出中,鼓手和樂手會不停的凝視對方,觀察對方的動向,陶醉在彼此的音樂之中。所以,我們在聽非西方音樂時,必須擺脫主奏和伴奏、重音和小節的概念,利用節奏當作聆聽的導引,才能聽到其中豐富有趣的變化和“音樂”。

這裡知音只舉了中東和印度音樂為例子,但是還有很多音樂文化也有相似的情形。舉例來說,韓國的Pansori音樂中,鼓手與唱者的關係也非常特別,鼓手不僅要幫助唱者掌握基本的說唱節奏,也要在節奏型中帶出“按、引、勒緊、拆開”的抑揚頓挫,在表演時,鼓手也負責在適當時候附和說唱的內容。讓我們看一小段Pansori,雖然這是搞笑版,不過與實際演出的情形很接近(綠恐龍除外…..),請大家注意,每一次重音出現的時候,都是節奏循環的末段,並不是開始的第一拍。(當我們講到韓國音樂時,知音再好好解釋韓國的節奏特點)

不過,Pansori是曲藝音樂,與Makam或Raga是截然不同的。知音舉它為例子,是希望讓大家瞭解節奏與音樂的密切關係。

經過這麼複雜又亂七八糟的解說,大家是不是更搞不懂了呢?其實知音要說的是,要聆聽音樂就要聽懂他的語言、語法和語調,先瞭解他們注重的原則,就能發現如何聆聽。在那之前,大家必須先拋棄自己的成見,不要用傳統西方音樂的方法來看世界,打開心胸,才有瞭解和欣賞的可能。

請勿點選廣告商的回應

今天知音很高興的收到了回應,但是一個是某大陸網站張貼的英文回應,另一個則是提到泡菜食譜的詭異內容。兩則英文回應其實都來自於大陸IP,他們登錄的首頁則連到不明的軟體公司。

以下內容請務必閱讀

最近大陸網站的駭客已經更改放病毒的方法,他們常利用各論壇的回應版面,張貼一些簡單的字句,再將自己提供的病毒網頁登錄為發表人的個人首頁。在知音音樂部落看到任何回應,請絕對不要點選回應者提供的連結,除非您非常確定那是正當的網址。

學音樂應該從什麼樂器開始-第二篇

上一篇關於入門樂器的文章,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建議,因為學樂器應該適性而為。這一次,知音希望能從樂器的性能和生理條件出發,給大家更為明確的建議。

選擇樂器應該依照自己的喜好,但是每個樂器都有他的特性,也有不同的生理條件限制。所以,瞭解自己的興趣之外,還要先知道學樂器時可能遭遇的困難,以及自己的條件適不適合學這項樂器。

以下知音就直接從常見的入門樂器開始

  1. 鋼琴:學鋼琴的基本條件就是手指能按到五度。除此之外,大概就是練琴的毅力而已。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很重要,但是現代的鋼琴教本已經有分別訓練手指的課程,也就是一隻一隻的訓練手指的運動方式和姿勢。經過兩三個月之後,大多數小朋友至少能良好的控制雙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腳的長度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初級課本大多避免使用踏板,必要時,也可以用輔助踏板(雖然不怎麼好用)
  2. 長笛:吹長笛需要肺活量,但是最重要的是手指的長度和嘴唇形狀。左手食指撐住長笛笛身,環繞管身後必須能輕鬆的按到按鍵。雙手拿好長笛後,吹孔要能對準嘴唇中心,如果手臂長度不夠,最好能等長大一點再學。(有專為小朋友製作的彎管,可以減少笛身的長度,但是用彎管吹奏的音色不佳,也會影響持笛姿勢,知音完全不建議初學者使用彎管)嘴唇的厚薄可能會影響口型,但是除非極厚或極薄,否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形成口型的關鍵在於嘴唇周遭的輪閘肌,只要肌肉有夠大的力量,就能輕鬆做出好口型。另外,吹長笛的人嘴唇中間絕不能有任何肉突,那會使氣流從中分散。肺活量其實是最後才要考量的因素,不會控制呼吸,再大的肺活量也只能吹一下下而已。而且,只要運用良好的呼吸方法,加上適當的運動,肺活量是會增加的!
  3. 小提琴:這項樂器的生理條件是很寬鬆的,因為他有1/8~4/4等各種大小,即使3歲的小朋友也能找到適合的尺寸。但是,拉小提琴造成的生理不適,學習初期會遭遇的音準、音色問題,一定要優先考量。很多小朋友不習慣按弦的疼痛,有的人覺得夾琴讓脖子和手臂酸痛,因此輟學的人有很多。有些小朋友自尊心和自我要求很高(其實,更多數的情況是家長的要求高…),但是,小提琴的初學者很難把音拉準,音色也很難拉好,因為得不到成就感或怕困難而退卻的人也有很多。所以,在學這項樂器之前,最好能讓小朋友先瞭解會遇到的困難有哪些,不要懷著過於美好的夢想,就不容易在遭遇困難時輟學。
  4. 直笛:雖然直笛是很容易入門的樂器,但是,很多人沒考慮到它的孔距(指孔和指孔之間的距離)。手指太細、太短都不適合學直笛。指腹不夠寬,就按不滿指孔,吹奏時會發現低音經常沒聲音或者走音。指頭不夠長,就按不到低音c和d(do和re),能吹奏的曲目就變少了。另外,吹直笛其實是很難的,熟悉指法、吹法、讀譜只是基本動作。在中高級程度,會面臨許多艱困的技巧練習曲、風格練習、即興練習。好的直笛演奏者,必須能利用簡單的旋律,依照不同的風格作出變奏,還要能隨時轉調、移調。所以,學直笛除了考慮生理條件,也要先考慮最後想學到哪些東西。

基礎知識篇-什麼是音樂

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不以為然,答案不是很簡單嗎,不過就是“用樂器演奏…有人作曲…合奏..”。知音在小時候曾經背過“音樂的三大要素”-旋律、節奏、和聲,彷彿音樂世界已經有了清楚的規定,有旋律、節奏及和聲的,才能被稱為音樂。有的人曾經被鄰居五音不全的Karaok(卡拉OK)聲吵的受不了,“音不准”怎麼能叫音樂?大作曲家白遼士曾經批評京劇的唱腔,像貓被魚骨頭刺到的叫 聲,根本不能稱之為音樂。

什麼是音樂,絕對沒有標準答案,但是,音樂最重要的成分不是聲音,而是製造這些聲音以及聆聽聲音的人。

什麼樣的聲音是音樂?音樂必須要依照文化脈絡裡的定義來決定,絕對沒有普世標準(universal)。

唸誦文字時如果有很漂亮的抑揚頓挫,再加上小部分的轉折和裝飾音,“聽起來與歌唱毫無分別”,對我們而言就算是音樂了。但是,對伊斯蘭文化而言,這是極其莊嚴肅穆的召喚,絕非音樂之類令靈魂墮落的世俗享樂。如果你對一個穆斯林說他們的“召禱歌”很好聽,就是對他的嚴重冒犯,因為可蘭經嚴禁這種心靈的墮落。

讓我們聽聽穆斯林的召禱文

如果音準很重要,那麼,音不準的算不算音樂?

日本的雅樂是中國唐代音樂的遺跡,對日本人而言,雅樂是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也就是“國樂”(只要是中國的音樂,我們都可以稱為國樂,但是,日本的國樂指的是代表這個國家的音樂)。可是,如果大家仔細的聽聽龍笛(笛子)吹出來的旋律,會發現它的音高經常偏離半音一些些,旋律末尾的長音好像都有一點“音不準”。

讓我們看看雅樂中的越天樂(Etenraku)

很多西方人都覺得,和聲是音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民族音樂學家Nettle Bruno曾經在一場宴會有一段很經典的對話

“你最近都在做什麼研究?  黑腳印地安人的歌唱音樂(blackfoot直譯)。什麼?那也算是音樂嗎?我從來不知道印地安人也有音樂…”

沒有和聲,沒有美聲唱法,是不是就不能進入音樂世界的大門呢?

讓我們聽聽保加利亞傳統的和聲唱法

大家是不是聽到有一個聲部扮演持續音的角色(drone)?這兩個聲部經常保持2度平行,於是發出一種非常奇異又有些不和諧的音響效果。對聽慣西方音樂的人而言,平行二度的歌唱簡直是恐怖至極的折磨。

如果各位對某些討論哲學問題,或究極道德意義的卡通有興趣,應該聽過攻殼機動隊(ghost in shell),我們可以在這部卡通裡面聽見保加利亞的平行唱法,以及某些程度的日本謠曲風格,在這樣的電子混音中,平行二度聽起來又如何呢?

如果音樂必須要由樂器來發聲,那麼自然的聲音,隨機的聲音,沒有聲音的聲音呢?

Tuva的Xoomee唱法並不是為了歌唱而發明的,一開始只是模仿自然的聲音,後來是為了誘捕鳥獸,Ted Levine及其他西方人將這種唱法視為瑰寶之後,Xoomee彷彿成為Tuva的國樂。即便如此,Xoomee仍然沒有脫離與大自然的關係,大家一起來聽聽Huun Huur-tu的Odugen Taiga就會知道,Xoomee對獵人來說是多重要的口技

說到這裡,一定有很多人開始納悶了,知音舉了這麼多例子,卻一直沒有說出音樂到底是什麼。

其實,知音只是想在這裡提醒大家,音樂沒有普遍的定義,什麼是音樂,每一個文化和種族都有自己的看法。從最基礎的音高、音階、樂器,到音樂的架構,再到音樂的審美觀,都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當我們在聽,學習其他不同文化的音樂時,千萬不可以以自己的音樂文化做為範本和標準。我們應該先聽聽他們的看法,先瞭解他們如何欣賞自己的音樂,才能聽出箇中奧妙!

剪報-戲曲學校的專業訓練不專業?

每一代的人都覺得下一代不夠好,每一位大師都憂慮後繼無人。台灣戲曲學校曾經是台灣最嚴苛的戲曲訓練中心,每天5:30起床整理內務、梳洗然後用餐、練基本功、吊嗓、拉筋、跑步,到了8:30還要開始上普通學校的課程,放學以後可能還要參加演出的排練。即便是如此,現在依然面臨專業訓練不夠專業的批評。這真是一個艱困的問題,學生還能用更嚴格的方式來教育嗎,或者,要排除普通課程來加強專業訓練?從前復興劇校(台灣戲曲學校的前身,後來與國光劇校合併)的畢業生最煩惱的就是就業和升學,學校繁忙的生活讓他們沒空理會國文、數學,於是到了高中畢業,沒有能力再升學。除了學校的劇團(更早以前三軍都有職業劇團,後來只剩下復興劇校的國光劇團),大部分的學生只能到殯儀館做Si sol mi(也就是葬禮儀式音樂),或者到音樂教室教教樂器。國立藝術學院成立之後,有許多劇校的學生考取南管和北管組,彷彿多了升學的管道。其實傳統音樂系畢業之後,多數人仍然對未來感到茫然,最後還是要回到前述的兩項職業。有更多人考上後不久,就已經無法適應傳統音樂系過份拘謹的風氣,中途輟學。

如果給出更專業的訓練,那他們可能要花加倍的時間才能完成,換言之,學科必定無以為繼。但是,這麼專業的人才畢業以後,能出現幾個吳興國?連當代傳奇都一度解散,這樣的市場能養活多少專業演員?學生如果看不見未來,要怎樣說服自己拼了命去努力?

這篇報導道出了傳統藝術承繼的問題,但是,戲曲學校會如何回應,學生們對這樣的批評有何感想,目前還付之闕如。

延聘專業師資 提升戲曲學生素質

客家電視 6/10

轉載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08/90/273z6.html

【劉玟惠 林敬祐/台北】

戲曲學生基本功不夠紮實,學校教育訓練不夠嚴格,近幾天來國內知名劇團的質疑,讓人不禁想問台灣戲曲學院 在戲曲人才教育上,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台大戲劇系教授認為,究其原因還是學校師資不 足,教育訓練課程不到位,導致戲曲人才素質每下愈況,儘管有人認為換校長或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外界也不應只著眼於此,真正應該正視的是如何在當下努力作 改變,讓忽明忽滅的傳統戲曲香火得以延續下去。

99.06.07京劇名角 吳興國:「甚至於我也會需要這樣的人才,你 看那些年輕演員,走腳步都不會,對不對,跳現場也不及格,喊個嗓子也不行,唸個白也不行,唱個腔根本調門都找不到,開玩笑,這到底是什麼學校,這個連普通 學校都不如。」

京劇大師的喟然感慨,所憂心的是未來京劇傳承後繼無人,而這也凸顯出長期以來國內京劇人才教育訓練,一直無法精確到位的嚴重 問題,畢業於台灣戲曲學院的彭偉群,在去年高雄世運上,技壓群雄勇奪武術金牌,回想起過去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課程,竟也十分感慨。

明華園武 術指導 彭偉群:「有些老師說真的,有些好的、老的都走了,其實我們也都是很惋惜,因為真的好的老師,那我不能說現在沒有好的,現在也有好的,但是可能沒有辦法發 揮,現在的說真的,沒錯,環境在改變,可是人也會改變,人也可以因為環境在改變,好的老師都走了,很惋惜!」

究其原因學者認為,主要還是學 校在人才教育上與劇團實務需求上,出現嚴重落差,導致許多學生的基本功力遠不及劇團更為嚴苛的要求。

台大戲劇系暨研究所教授 林鶴宜:「其實歌仔戲現在目前還是要仰仗隨機訓練出來的人才,學院的教育並不能銜接這一塊,那所以可見這個教育這麼多年來並沒有成效,那這個是一個很大的 隱憂。」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 林騰蛟:「同時呢!也在師資方面,也能夠包含校內師資之外,也能夠延聘業界的師資來擔任這個教學,讓學生的教學更符合國內對於戲曲專業人才,這樣子的一個 期待。」

目前教育部,除了成立台灣戲曲學院校務諮詢輔導 團,與學生及行政人員不定期對話,也要求校方更新教學體制進行校務組織重整,積極延聘專業傳統戲曲師資,根本解決現階段,傳統戲曲人才短缺及訓練不到位的 種種問題,而學者也愷切指陳,至此所有的爭議,自然不能只著眼於〞換校長〞,但主事者也應摒棄一己之私,從當下轉念,堅持並正視各類傳統戲曲扎根,才可望 為台灣未來的10年、20年培育出專業的戲曲人才。

知音音樂暑期團體班

您還在考慮要怎麼度過暑假的悶熱時光嗎?趕快跟電視和電腦斷交,投奔音樂吧!

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音樂就是最值得您浪費生命的事物!

從看譜、基礎樂理到演奏出美妙的歌曲,只需要八週。

不必再害怕跨不進音樂的大門,只要您給知音兩個月,知音讓它從石門變成自動門,學音樂,就是這麼簡單又愉快!

知音音樂的暑期團體班,從2010年7/15~8/31,八堂課只要1990元,名額非常有限,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喔!

陶笛班:使用專業6孔陶笛,音色完美,音準又好吹。教材和進度完全量身訂製,團體班一樣能照顧到每個人!

開課時間:7/13(第一週兩堂課),滿3人即開班,小班制教學。

招生對象:小學一年級以上到社會大學資深畢業生皆可。

學費:1990元(八堂課) 樂器及其他費用:500(專業6孔陶笛,樂譜,報名費)

直笛班:適合初學入門或將升三年級的小朋友,從看譜、樂理到吹奏方法,八堂課就可以打好基礎。

開課時間:7/14(第一週兩堂課),滿3人即開班,小班制教學。

招生對象:小學一年級以上(小學一至二年級的小朋友,必須先評估手指長度)

學費:1990元(八堂課) 樂器及其他費用:350(Yamaha英式直笛,樂譜,報名費。自備英式直笛者減免樂器費100元)

報名方法:

1.可先打電話預約上課班別-02-26952879

2.正式上課前,學員必須親自到知音填寫報名表,才能完成報名手續。

台北兒童藝術節

21世紀的台灣,節日發生在每一天、發生在每一個不同的城鎮。從花朵綻放、季節,甚至農漁業和民俗活動,都可以昇華為值得慶祝的事物。或許,新的世代讓台灣再一次擁有樂觀又滿懷喜悅的心情,也或許,台灣開始沈浸在無時無刻的慶祝,這樣,窘迫和醜惡的事物就可以在喧囂中被遺忘?

在兒童節的假期被取消以後,小朋友們終於獲得一點小小的補償,就是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 台北兒童藝術節。這個活動與其他的藝術節不同,因為它發生在台北市的每一個地方,除了靜態的觀賞,也有很多小朋友能一同參與的活動。表演的節目大多數是免費或者戶外的,所以,很適合愛蹦蹦跳跳的小朋友,看膩了、待不住的可以隨時離開,碰巧路過的可以隨時加入。

表演類型包含舞蹈、戲劇、皮影戲、布袋戲和東西方音樂。喜愛西方文化的,可以觀賞台北首督芭蕾舞團以及台北銅管五重奏的演出。喜歡看戲的,有金枝演社、偶偶偶、黃大魚和 如果劇團可以選擇。對傳統藝術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台灣國寶李天祿(唉…另一位已消失的國寶)創立的亦宛然布袋戲、永興樂皮影劇團。另外,還有小巨人絲竹樂團(以前俗稱黑市國,由嚴苛著名的陳如祈指揮帶領台灣最強的青年國樂好手成立)以及九天民俗技藝團。最後,阿美族的Amis旮亙樂團,有很多混合國樂、阿美族音樂以及其他族群原住民音樂的奇妙演出(其實知音想說的是,這個阿美族團演出的不全是阿美族音樂,例如美麗的稻穗就是卑南族的作曲家寫的)。

台北兒童藝術節官方網頁   到處點一點

剪報-給細菌聽莫扎特增加工作效率?

上回知音已經說過聽莫扎特音樂不會讓人變聰明,不過,莫扎特音樂會不會讓細菌更努力工作,這可就說不準了。統一麵包曾經全廠播放莫扎特,說不定因為莫扎特的關係,酵母菌整天處於愉快的心情,所以他們的湯種土司和鮮乳土司確實鬆軟又美味(當然,只有天知道)。但是,播放莫扎特能不能讓處理污水的細菌也感受到如此的快樂及和諧,還有待各位到德國旅遊時親自驗證一番了。

轉載自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720×112010060700136,00.html

助細菌分解 汙水廠放莫札特

  • 2010-06-07
  • 中國時報
  • 【諶悠文/綜合報導】

德國首都柏林西南郊特羅伊恩布里岑(Treuenbrietzen)的一 家汙水處理廠,最近開始播放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的音樂給汙水槽內的細菌聽,希望提高細菌分解汙物的效率,進而降低汙水處理的成本。

該處理廠採用的妙招是德國「蒙德斯公司」(Mundus)創辦人史圖基(Anton Stucki)想出來的點子。史圖基解釋說,莫札特音樂有種和諧的特質,播放莫札特音樂的同時,將大量氧氣注入水池中,就能刺激細菌更加活躍,加快汙物的 分解,估計一年可節省約數千歐元的能源成本。

該處理廠以每月四百歐元的價格,向蒙德斯公司租用一套能夠精確複製音 樂廳的音響效果的立體音響系統,不停播放《魔笛》和《費加洛婚禮》等莫札特的歌劇。汙水處理廠經理達利蕭表示,只要每月能省下一千歐元,就物超所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