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方法說明: 1. 往下拉找到"本週題目",聽錄音。 2. 聽底下的四個youtube音樂,判斷這週的錄音是從哪一個音樂裡面錄下來的。 3.記下答案的作曲家和曲名 4.到知音拿答題卡,寫上姓名、日期、答案的作曲家和曲名,投入答題箱 5.等著拿到抽獎獎品~~
繼上週的”法國”號之後,這週知音要帶大家繼續遊歷歐洲,來聽聽波蘭舞曲。
什麼是波蘭舞曲
波蘭舞曲(polonaise)就字面來說,就是來自於波蘭的舞曲。歐洲人跟台灣有一點非常不同,就是很愛跳舞,每一個國家都有很多種用於不同場合的舞蹈,每一種舞又有不同的舞步、節奏和音樂風格。可是歐洲人在匯集各種豐富音樂文化的同時,卻又常常很簡陋的只用國名或地名來稱呼音樂,例如用土耳其(turka)來稱呼各種進行曲(我們翻譯為土耳其進行曲,不過當時通稱Alla Turka,就是土耳其的意思),用阿拉伯風(Arabesque)來稱呼所有仿阿拉伯音樂風格或表現較為華麗的樂曲。所以波蘭舞曲一詞,原來指的是所有來自於波蘭的舞蹈和音樂,後來因為很多作曲家都選擇了其中一種三拍子節奏的舞曲風格來創作,再加上蕭邦寫作的波蘭舞曲在歐洲廣為流行,波蘭舞曲就變成這種風格的代稱了。
**有的樂譜會把polonaise翻譯為波羅奈斯舞曲。
波蘭舞曲的特色
波蘭舞曲的節奏是三拍子,但是與小步舞曲和圓舞曲不同,波蘭舞曲的節奏不是強-弱-弱,而是強-弱-次強。每一小節的第一拍有明顯的重音,第三拍則會稍微提高音量,作為下一個強拍的預備。
波蘭舞曲的速度通常不快,比較接近小步舞曲的優雅風格。
接下來先讓我們看一下波蘭舞曲的示範舞步,以下是維也納自由舞蹈學會(Academy of Danse Libre )在2012年舉辦的舞會錄影
雖然每一種樂器和演奏組合的曲目都有波蘭舞曲,但是在出身波蘭的音樂家-蕭邦(F. Chopin)創作了一系列號稱”正統”(authentic)波蘭風格的作品之後,波蘭舞曲便流行的更廣,而這些作品,包含英雄、革命、軍隊及華麗大波蘭舞曲等,也成為波蘭舞曲的代表作。
不過呢…..蕭邦寫的這些波蘭舞曲,因為速度和力度(強弱)的變化與一般波蘭舞曲相比太大,實際上是”不能”用來跳舞的。
波蘭舞曲冷知識 Fun Factors
波蘭舞曲都是波蘭人作的嗎?
本週題目
請問這段錄音,出自於下面哪一位作曲家的哪一首樂曲?(答案在下面的幾個youtube影片之中)
作答時間7/22~7/28 **因部分作品比較長,題目會從前5-7分鐘的旋律選出
1
曲名:華麗大波蘭舞曲第二樂章(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Op.22)
作曲:蕭邦(F.Chopin)
華麗大波蘭舞曲全曲共有兩個樂章,第二樂章是為了鋼琴與管弦樂團合奏而寫,也是這首樂曲最早的版本,後來蕭邦應小提琴家哈本奈克(François Habeneck)之邀,為他在巴黎舉辦的音樂會演出另外撰寫了第一樂章-平靜的行板(Andante spianato,spianato也可以譯為順暢)。這首樂曲是蕭邦的創作中唯一具有兩個樂章的波蘭舞曲,第一樂章極其優美而順暢,第二樂章用極為厚重的和絃和轉位再升高的手法,塑造出華麗而盛大的美感。
這首樂曲可以說是鋼琴家的必備曲目,也是蕭邦鋼琴大賽必定會出現的指定曲,因此有非常多演奏版本。這裡知音特別選出李雲迪在18歲時的版本,當年的演奏雖然還有些青澀,但是不慍不火的詮釋,加上恰如其份的優雅,卻是他當年擊敗眾多高手,獲得蕭邦鋼琴大賽的最大關鍵。大家只要聽聽同樣來自對岸的鋼琴家朗朗的演出,便能知道。蕭邦為了呈現堂皇華麗的感覺,安排了厚重的和聲及強而有力的節奏,很多年輕音樂家耐不住內心的激動,讓音樂表情過度誇大,以致於少了些充滿恢弘氣度卻又能時刻保持優雅姿態的”蕭邦味”呢。
2
曲名:告別波蘭舞曲(Pożegnanie Ojczyzny,A Farewell to the Homeland)
作曲:歐金斯基(Michał Kleofas Ogiński)
歐金斯基與蕭邦同樣來自波蘭,但是與離開家鄉謀求發展的蕭邦不同,他原本是出身貴族的波蘭的外交官和政治家,在1794年柯斯丘什科起義失敗後(由柯斯丘什科發起,為了幫助當時弱小的波蘭脫離普魯士和俄羅斯兩大國家的欺凌和割據。),他黯然離開波蘭,移民到法國。這首告別波蘭舞曲正是他當時見證了一蹶不振的祖國受到強國欺凌和血腥鎮壓,被迫只好離開家鄉時所創作。
3
作曲:柴可夫斯基,改編:李斯特(F. Liszt)
三幕歌劇奧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是柴可夫斯基根據俄國文學家普希金的詩而創作的抒情歌劇,後來鋼琴家李斯特將其中的波蘭舞曲部分改編為鋼琴演奏。
李斯特小的時候曾經看過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的演出,受到極大的震撼,從此立志要成為鋼琴界的帕格尼尼,而一直努力的練習和發展演奏技巧。李斯特可以說是現代鋼琴演奏技法最主要的推手,同時因為他個人的興趣還有想讓偏僻鄉鎮也能聽到偉大交響曲作品的理想,將許多交響曲和歌劇改編成鋼琴獨奏,因而大量增加了鋼琴作品的數量和表現力。
4
作曲:蕭邦(F. Chopin)
這首波蘭舞曲之所以會成為”英雄”(Heroic),並不是蕭邦的本意,而是來自於一位女性的讚嘆。
蕭邦跟大多數作曲家一樣,希望聽眾從音樂的音符本身而不是標題來猜測它的含意,因此除了題獻給他人以外,基本上不會為作品增加標題或副題。
這首樂曲會被稱為英雄是因為蕭邦的女友-喬治桑(George Sand)在寫給蕭邦的信中,形容這首樂曲充滿了啟示、力量、堅強,正如同法國大革命的精神,英雄般的象徵。
有趣的是,蕭邦本人雖然英俊瀟灑,卻體弱多病,跟這首樂曲呈現的堅強氣度恰好相反。而他的女友-喬治桑,則是個性堅強,男性化,支持女性主義喜歡探討各種嶄新概念的女性小說家。
這裡知音為大家選擇的是阿格麗希的演奏版本,以她高超的演奏技巧,即便稱她為當代的鋼琴之神也毫不為過。但是除此之外,幼年時遭母親嚴逼著練琴造成的陰影,也讓她練成了富有正義感又堅強而直爽的個性。1980年她獲邀在蕭邦鋼琴大賽擔任評審,因為評審們在第三輪比賽時淘汰了極有天分的波哥雷利奇( Ivo Pogorelić),個性強悍的她竟然當場退席抗議,一時震驚各界。她犀利明快,同時又細膩精準的演奏風格,加上直爽豪邁的英雄氣質,正是詮釋這首樂曲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