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音的學生上課時按不到八度音,就會一邊唸著”橡膠橡膠…小指伸長”,彷彿這樣念了之後就可以按到了。(如果真有惡魔果實知音早就自己先吃了,哪還會留給這些小毛猴…)。人的手指當然沒有這麼大的彈性,可是,音樂的速度呢,就有很大的”彈性”空間了。大家是不是猜到這個術語的意思了呢?答對了,Rubato就是彈性速度。演奏的時候看到Rubato,就代表這個樂句或樂段不必嚴格遵守速度,而可以依照音樂的旋律線條或強弱自由加快或放慢速度。這個字要怎麼念呢,點一下播放鍵吧…
Rubato看起來是不是很像英文的橡膠-Rubber呢?不過,義大力文的橡膠是Gomma,Rubato呢,則是”被偷竊了”的意思。如果把字尾改成re,Rubare就是偷竊的動詞啦。Rubato-被偷竊的速度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加上Rubato的段落演奏起來時快時慢,如果聽眾按照拍子來算,可能會發現某些地方拍子拉長,過沒多久,聽起來卻又覺得拍子少了一些,好像被偷走一樣。那麼,為何被偷竊的節拍會翻譯成彈性速度呢?說實話,知音覺得這樣的翻譯反而更貼近演奏的實際情形呢。
彈性速度應該怎樣演奏呢?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對Cadenza這種即興結尾來說,固定速度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演奏速度和樂句內容完全取決於演奏者對樂曲的感覺以及當時的氣氛。但是,對於蕭邦的作品來說,彈性速度就像是一種大尺度的律動,用速度的變化來製造出更強烈或者更柔順的律動。一般的音樂律動可以由音量的強弱,樂器數量多寡,背景節奏及和弦來製造,如果我們把旋律想像成一條腰帶,節奏感就是腰帶上的扣環,強弱是不同的厚薄,節奏及和弦則是腰帶上的花紋,這些元素出現的固定間隔就是音樂律動。如果把腰帶的材質換成橡膠,再隨意的拉長推擠,不同元素間的距離依照比例被放大或縮小,就製造出更大的律動。
這樣講當然很抽象,讓我們聽聽實際例子。以下是由Valentina Igoshina演奏的蕭邦的幻想即興曲(Chopin Fantasie Impromptu in C Sharp Minor, Op. 66),第一段是大家都聽過的快板樂段,請注意第一分鐘以後的慢板樂段。如果大家跟著數拍子,會發現速度非常不穩定,時快時慢。但是,仔細聆聽音樂表情和速度的起伏,卻又會發現彷彿有某種相對穩定的律動。
讓我們聽聽另一個例子。蕭邦的夜曲可以說是彈性速度的極致,左手相對穩定的節奏,搭配右手自由流暢的隨意起伏。在左手的分散和弦之上,右手時常要依照旋律的起伏變化速度,有時甚至會出現以不平均的22連音搭配左手的6連音。請聽李雲迪演奏的夜曲(Chopin Nocturne In B Flat Minor Op.9 No.1),雖然這架鋼琴音色很僵硬,不過李雲迪的音樂處理依然是細膩優雅的呢!
對了…知音還沒教最重要的台灣義大利文呢,聽清楚了
“盧爸頭”
哇….這啥碗糕啊,知音只聽過龐克頭、飛機頭,沒聽過盧爸頭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