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簡直可以稱為亞太藝術之年,從6月開始的北市國研討會、暑假的童玩節到甫結束的亞太傳統藝術節,亞洲地區的各種音樂團體不停來台。知音都已經考慮要搬到傳藝中心旁邊,以便就近欣賞節目了呢!這次的音樂會一直持續到年底,期間有各種不同的亞洲音樂在傳藝中心演出。
因為知音還沒整理出詳細演出資訊,所以先請大家看一篇剪報。
P.S…..以下的剪報來自“Nownews”–東森新聞的網路報,內容通常類似某水果報。各位好孩子們閱讀網路資訊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這一類的媒體喔!
剪報,轉載自http://www.nownews.com/2010/10/14/91-2655049.htm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延續「亞太傳統藝術節」主題精神,正熱烈推出「相遇.絲路」系列音樂會,陸續邀集「絲路」相關音樂工作者,從10月起到12月初,推出一 系列的音樂盛宴,共有14國、162場的演出,透過傳統與現代的樂器,跨時空交會合奏出曲曲動聽的樂章,為大家訴說一篇篇精采絕倫的絲路傳奇。
這一系列的音樂會,由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及統一蘭陽藝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除平日每天於戶外進行三場由東方世界音樂聯盟相關樂團領銜的精采演出外,10月份最後的三個週末假日,將於劇場內進行特別演出。
主辦單位為讓更多的民眾知道這樣的音樂盛會,14日安排Aashti汎絲路樂團及東南歐跨界民謠樂團,在戲劇館舉行一場記者會。Aashti汎絲 路樂團是由六位來自馬其頓、法國、台灣的 “絲路愛樂人”組成,曲風多元,涵蓋巴爾幹悠揚的山歌及歡快的舞曲,也有蘇菲派的神秘曲調和中東世界充滿動感的鼓語,用音樂訴說橫亙絲路的古代傳奇。
(圖/「薩塔琴」(左起)、「塔布拉鼓」、「彈卜拉琴」等多個民族傳統樂器,在「相遇.絲路」音樂會中看得到,也聽得到。記者陳木隆攝。)
具有深厚民謠根基的東南歐跨界民謠樂團,特別偏重“巴爾幹半島吉普賽風”,又能遊走於爵士、自由即興、馬戲團音樂、美國鄉村及其他各種天馬行空的 音樂。透過來自美國的薩克斯風、法國手風琴、比利時鋼琴、日本西塔琴、台灣低音提琴,加上正宗巴爾幹馬其頓版的彈卜拉琴與小提琴樂手的變形蟲多國聯軍樂 團,帶來至為特別的音樂風格。
這個週末率先登場的是「ShantaaL印度維吾爾融合樂團」,帶來以北印度古典音樂Raga、新疆維吾爾古典木卡姆(Muqam)與民間音樂為 基礎的即興演奏,音樂風格饒富印度與中亞色彩;另外也將邀請來自日本的「Die Farbe樂團」,展現日本邦樂的傳統內涵,以及用傳統樂器演奏詮釋的日本流行音樂。
傳統藝術中心邀請大家在秋冬交替的季節裡,帶著聆賞天籟的心情體驗令人神往的「絲路」沿線風情,感受動人的民族風采與異國情調。週末劇場內特別演出,都要索票入場。相關演出資訊請洽傳統藝術中心:(03)9507711或請上網查詢:www.ncfta.gov.tw。
附註:
左邊第一張照片是台灣小提琴家張宜蓁拉奏Satar(她也擅長演奏很多阿拉伯樂器,稱她為小提琴家有點狹隘呢)
中間的照片是手鼓演奏者馬儁人,擅長各種鼓類和阿拉伯音樂,曾經赴埃及學習數年(不要懷疑,埃及是阿拉伯國家!)。他在圖中演奏的不是Tabla!馬儁人有自己的手鼓教學部落格。
右邊的那位是來自馬其頓的留學生(知音忘記他的名字了….以後會補上),他演奏的不是Tambura!
知音要在這裡嘀咕一下,八卦媒體的記者們真的需要好好進修一下,除了煽腥色,“常識”對新聞工作者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