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小學的人,一定都吹過直笛。直笛輕便好攜帶,發音容易又不耗氣,因為很多孩子學了直笛之後,喜歡拿它來吹兒歌和卡通歌曲,直笛常常被認為是兒童專用樂器,只能拿來吹吹簡單的歌曲而已。

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直笛的正確翻譯應該是木笛(recorder),它的發音方式是透過笛頭的塞子集中氣流,讓氣撞擊氣唇(labium),所以又被稱為木塞笛(block flute)

它能吹的音區很狹窄,只有兩個八度多一點點,但是從非常短的超高音(sopranissimo)到及極低音(sub-contrabass),各種不同尺寸的木笛加起來,卻足以涵蓋一個管弦樂團能演奏的音區。

在現代長笛(有按鍵的貝姆式長笛)發明以前,從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到巴洛克時期(Baroque),木笛一直是各種樂團編制裡最重要的木管樂器,而且不僅僅是皇宮貴族,在街頭藝人的演出和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木笛也都是最常被使用的樂器。

請問這段錄音屬於下面哪一首樂曲呢?

 

第一首 凡艾克的《美麗的少女達夫妮》(Jacob van Eyck – Doen Daphne D’over Schoone Maeght )

這首歌出自於凡艾克的木笛曲集《笛子的快樂花園》(Der Fluyten Lust-hof)。凡艾克是16世紀末期的一位荷蘭貴族,專精於演奏掛鐘(沒錯,就是像大笨鐘一樣的那種鐘)、木笛和管風琴,同時也是一名作曲家。

《笛子的快樂花園》裡面幾乎所有的歌曲都是當時流行的民謠,每一首歌都從主題-也就是民謠的旋律開始演奏,接著是凡艾克為旋律寫的各種變奏,通常都是由慢到快,由簡單到複雜排列,所以大部分歌曲都以極快的速度結束。

第二首 凡艾克的《小丑》((Jacob van Eyck – Boffons)

第三首 特雷曼的《幻想曲第三號》(George Philipp Telemann fantasie nr. 3)

特雷曼是17世紀末時德國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也是巴哈的死黨和仰慕對象,他的作品涵蓋了長笛、木笛、小提琴、法國號、小號、室內樂、管弦樂和歌劇,幾乎是當時流行的所有類型。

這首幻想曲出自於他《寫給長笛獨奏的12首幻想曲集》(TWV 40:2-13),以長笛來演奏時已經具有相當高的難度,對音域狹窄沒有按鍵,半音指法又很困難的木笛來說,難度更是增加不少。

第四首 巴哈的《無伴奏長笛組曲》(J.S. Bach Partita BWV 1013)

這是巴哈留下來的唯一無伴奏長笛作品,與韓德爾(Handel)和韋瓦第(Vivaldi)的風格不同,這組作品的旋律更像是順著樂音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而寫作,而不是像其他作曲家一樣,為了讓觀眾更容易聽懂而加入了流行的寫作手法(例如頑固音),或者為了增加情緒感染力而故意讓前後樂段更相似。

這首樂曲既能發揮長笛的音色和演奏特點,也具有相當標準的巴洛克風格,是長笛演奏者必練的經典曲目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