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熟悉的太空梭群都要退役收進“車庫”了,不過,太空熱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呢。最近,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研究如何讓人類上火星之餘,突然將目光轉向文化事業,把預算投資在音樂創作上。太陽光輪計畫(Sun Rings)不是建造航向太陽的太空船,也不是太陽能的最新擷取方法,,而是一首美國太空總署委託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Kronos Quartet)根據“太空的聲音”製作的樂曲。

話說希臘哲學認為是藉由土、水、火、風四種元素構成,看來沒有物體存在的空間,也有風的存在。因此哲學家柏拉圖就在Timaeus中提出,行星的體積如此巨大,運行時必然會與風摩擦,產生聲音,雖然我們聽不見,但是這些聲音會對應到音樂的不同音高。在科學知識發達的現代,剛上小學的孩子也知道宇宙間只有真空,行星不會發出聲音,當然更沒有所謂天體的音樂。不過,行星雖然不會帶動空氣,卻會自己唱歌呢。美國太空總署曾經將航海家一號及二號在太空中接收的無線電訊號轉變成聲音(實際上是降低或提升頻率到人耳可聽的範圍),還發行了一套CD。繼續討論之前,讓我們先聽聽看 木星的聲音

果然充滿了神秘感呢,木星(Jupiter)以希臘神話的眾神之王宙斯來命名,他的聲音果然深邃遙遠又隱藏巨大的力量。

但是,這樣的聲音要怎樣轉變或者改編成音樂呢?太陽光輪計畫委託的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原本就以創新出奇的演奏見長,他們很少穿著西裝,正經八百的在舞台上拉奏提琴。反而經常結合燈光布景、多媒體效果,讓音樂和視覺交織成更富有動感的藝術能量。此外,也嘗試演奏很多現代音樂作品。看看他們的宣傳照就清楚了

克羅諾斯四重奏。引用自http://www.kronosquartet.org/

很多科學家們都覺得人與音樂-聲音間有神秘的關連,因此,音樂治療、音樂與記憶、音樂與意識、音樂與大腦或神經生理的關係近年蔚為顯學。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科學家從聲音的層面尋找人和音樂的關係,例如將DNA裡不同鹼基和元素發出的紅外線頻率轉換成聲音(請參考名為The infrared frequencies of DNA bases: science and art的研究 Susan Alexjander, David Deamer. The infrared frequencies of DNA base:science and art .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g and Biology, Vol. 18, 2, 1999 ,p74 ~ 9.),譜成樂曲。或者討論規律、成比例的和諧音響如何影響人類甚至物質。(Lambdoma數列 n+1/n,請參考Hero的研究。Barbara Hero,Robert Miller Foukrod.Lambdoma Matrix and Harmonic Interval,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 Vol. 18, 2, 1999, p63)。這次的太陽光輪計畫或許是科學家短暫的突發異想,或許會掀起一陣太空聲音熱,也或許,會像當代作曲家John Cage的許多創作一樣,在剎那炫目的光彩之後,淪為茶餘飯後的笑語。無論結果為何,他們都為音樂開創了新的想像風景。

剪報 太陽光輪 隨太空聲音航向宇宙 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與太空聲音交錯對話 彷彿人類向外探索的歷程 視覺加聽覺的感官之旅

轉載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30400421.html

* 2011-03-04
* 中國時報
* 【邱祖胤/台北報導】

太空的聲音是什麼樣子?二○○○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委託老牌的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Kronos Quartet)製作《太陽光輪》計畫,希望他們把來自太空的聲音,發展成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四重奏於是邀請極簡音樂大師泰瑞.萊利(Terry Riley)譜曲,二○○二年完成這部絃樂與太空聲音互動對話的特殊作品,長約九十分鐘、共十個樂章。

美國太空總署提供的太空聲音,是他們用架設在地球軌道與太空船上的電漿波接收器所蒐集的。四重奏創始團員之一、小提琴家哈林頓(David Harrington)表示,他剛開始聽到這些錄音時非常震驚,「那有點像來自渾沌世界的節奏,又像源自於心靈的律動,更像是甲蟲在你耳邊鳴叫的聲音。」

哈林頓表示,他平日收錄大自然的聲音,包括鯨魚的吶喊、豹的嘶吼,甚至昆蟲啃噬樹皮的聲音,卻完全不知道太空裡有這麼多聲音,感覺像得到寶物一般。

哈林頓找來四重奏的長期搭檔萊利擔任作曲,萊利乍聽這些錄音,也相當驚訝。萊利說,這些錄音讓他腦中充滿木星、天王星的畫面,感覺自己在太空中前進,彷彿可以感受太空船航海家號與伽利略號航行太陽系,形成一道夢想的光輪。

在《太陽光輪》中,萊利編寫出十個「聲音場景」,二○○一年八月開始創作,次年七月完成。這十個場景各有不同的音樂氛圍,絃樂與預先錄下的太空聲音,兩者交錯,互相對話,其中有兩個樂章加上合唱,彷彿一場太空旅行,見到人類從地球向外太空探索,渴望瞭解我們身處的宇宙環境。

《太陽光輪》創作期間剛好美國遭逢九一一事件的衝擊,哈林頓說,這也促使他們反省:「我們能對世界做什麼?如何跟環境共存?」

這部作品的演出以多媒體形式呈現,邀請流行天團U2御用舞台設計大師威利.威廉斯(Willie Williams)擔任影像設計。威廉斯以樂曲情境當作基礎,影像以太空意象的抽象畫面為主,加入許多七○年代太空船傳回地球的動態畫面。這些畫面不同於星際科幻片中的場景,畫質較粗糙,但由於資料的忠實呈現,相當震撼人心。

二○○二年《太陽光輪》演出之後立刻造成轟動,這次是首度來台演出。人聲合唱部分由台北愛樂合唱團擔任。

哈林頓表示,將太空裡的聲音、影像與音樂結合,好像是創舉。其實古代的詩人、音樂家經常以太空為靈感,星象學家更長期觀察星象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太陽光輪》其實是復古,而非創新。」「這些聲音只是開始,促使人們思考,人類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成立於一九七三年,主要演奏廿世紀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巴爾托克、蕭士塔哥維奇,及泰瑞萊利在內的多位當代作曲家作品,曾獲葛萊美獎。

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太陽光輪》三月四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三月六日將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

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的官方網站

關於太空聲音的簡要介紹

太陽光輪(sun ring)第一段的演出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