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瑪迪斯(Amadeus-莫扎特的名字)裡有一幕著名的場景,宮廷樂師薩里耶里(Antonio Salieri)聽說莫扎特要來訪,花了幾天不眠不休的做出了最得意的作品,要在莫扎特來訪的當天彈奏。沒想到,莫扎特站在門外等候時,只聽了一遍就把曲子記住了,於是,在皇帝召見的時候,就坐在大鍵琴前面一音不差的彈奏出來,還即興的做了好幾段變奏,把原先的曲子改的更好聽。薩里耶里聽到莫扎特的改編,簡直氣到吐血。

不過這段短曲對莫扎特而言只是牛刀小試。不久之後,他更上一層樓,只聽一遍就記住了西斯庭大教堂(Sistine Chapel)號稱百年最難的九聲部彌撒曲。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美麗的教堂

西斯庭教堂。引用自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europe/italy/2163492/Michelangelo-hid-secret-code-in-Sistine-Chapel.html

教堂最講究華麗的裝飾了,從彩繪、馬賽克玻璃、雕像到天花板,建築物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巧妙的構思。當然,這些繁雜的裝飾也曾使17-18世紀的藝術被譏諷為巴洛克-畸形的珍珠。

教堂的彌撒曲也跟建築一樣,擁有複雜的旋律線條。莫扎特聽到的這首彌撒曲是由一位義大利作曲家Gregorio Allegri所創作。當時,這首樂曲被西斯庭教堂視為珍寶,為了防止樂曲外流,連合唱團的團員自己也被禁止抄寫樂譜。直到十八世紀,世界上僅有三份經由皇帝特許抄寫的樂譜收藏在不同的地方。這首樂曲是為兩個合唱團同時演唱而作,因此擁有九個不同的聲部,雖然節奏不快,但是旋律構成的華麗聲響,並不遜色於教堂內的裝飾。女高音唱出的旋律,漂浮在堅實的低音部之上,像高傲純潔的天使俯視著地面的芸芸眾生,即使非天主教信仰的人,也可能被無比純淨的和諧聲響撼動。

讓我們先看看這首彌撒的樂譜

Miserere mei, Deus的樂譜第一頁。引用自http://www.ancientgroove.co.uk/shop/product.php?id_product=40

接著,來聽聽神奇的演唱。(大家可以試著寫下一小段的旋律,看看自己能記得多少。能寫下兩到三個聲部就已經是專業水準,如果你能寫下五個聲部以上,趕快打電話給知音,知音一定立刻為您寫一篇關於當代音樂天才的專文,順便通知一下金氏世界記錄的採編小組啦!)

九個聲部果然複雜吧,寫下樂譜的那一年,莫扎特才是一位十四歲的少年呢!

小知識:

Miserere mei, Deus的名字怎麼來的呢?Miserere是憐憫的意思,mei則是我的,最後的Deus就是神啦,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憐憫我吧,神。聲樂曲通常用歌詞的第一句做為樂曲的名稱,所以這首樂曲的正確名稱不是Miserere而是Miserere mei deus喔。這首曲子用來作為聖週最後三日傍晚的儀式-Tenebrae的結束,儀式中會將Tenebrae燭台的蠟燭一個個的吹熄,直到剩下最後一個為止。

什麼是聲部呢?簡單來說,一個聲部可以看做一個樂器演奏的旋律,如果有兩個樂器同時演奏不同的旋律或長音,就是兩個聲部。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