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人類開始,音樂就成為一種關乎宇宙萬物,又影響人類自身的神秘存在。柏拉圖認為音樂影響氣質(ethos),所以,他反對部分的古希臘調式和Aulos(雙簧、雙管像嗩吶一樣的樂器)。畢達哥拉斯覺得天空中運行的天體(行星)、人類的身體、音樂以及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地、水、火、風),都屬於某種和諧的數字規律((n+1)/n),人類的音樂是呼應宇宙的規律而生的。

畢達哥拉斯的音樂與天體圖。引用自http://www.mythicjourneys.org/newsletter_jan07_beres.html。中央刻有字母的棒子,象徵弦樂器。右側的字母是音名,左側上部是行星,下部就是四大元素火-Ignis、風Aer、水Aqua、土Terra。棒子的中央是一條弦,最上端有用來調音的弦軫。中央的星星是黃道,外圍的虛線是和諧音程和相對於黃道的行星軌道。木棒上的音名是按照弦長比例排列的。那麼,正在調音的是誰呢?

孔子曾經聽了韶樂讚嘆不已(其實是有很多長音,速度極慢的齊奏音樂,其中樂音的變化可能比現今的祭孔音樂更少…),認為好的音樂能修養身心。愛因斯坦每次遇到研究瓶頸就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音樂…

雖然一旁是世界著名的愛因斯坦,但是,顯然伴奏的音樂家已經痛苦到要暈倒了..。引用自http://www.mythicjourneys.org/newsletter_jan07_beres.html

音樂真的能啟發創造力、影響人的性格氣質甚至用來呼應天體間的和諧韻律嗎?經歷這麼多年的研究和實驗,這個問題依然無法獲得解答。但是,音樂是否能影響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依然是神秘又有趣的研究題材。

最近自由日報刊出一篇名為“聽的MP3毒品 青少年趨之若鶩”的報導,提到I-Dose音樂利用binaural beats(雙聲節拍),讓青少年產生有如服用毒品般的快感 。本文最後引用“奧勒崗衛生科學大學的神經學系助理教授瓦貝”的說法,認為音樂無法這樣的感覺。

binaural beats(雙聲節拍)是否真能引起這樣的現象呢?

在進入正題之前,知音先為大家釐清報導中的錯誤。

雖然一般的英文字典中Beat指的是拍子,但是在聲學領域通常用來指“拍音”-聲波間的干涉現象(高中物理課本有詳細的公式)。這裡的binaural beats(雙聲節拍)應該譯為雙聲拍音,也就是兩個頻率相近的聲音同時播放時產生的干涉,這種干涉會讓耳朵聽見週期性的聲響,鋼琴調音師就是利用拍音的速率來計算兩根弦之間的音高差距。拍音聽起來像按照規律節奏的嗡嗡聲,它發響的頻率依音高差距而定。

文中引述的“兩耳同時聽到頻率稍微不同的音波,會讓聆聽者覺得自己聽到一個快節拍”,應該是快速的拍音(fast beat)的誤譯。

讓我們先聽一段音樂

表面上這段音樂以笛聲為主題,但是binaural beat就藏在左右聲道的嗡嗡聲中。如果大家用耳機來聆聽,左聲道和右聲道的音高差異會形成上下震盪的拍音,大約一分鐘90拍的速度。在Youtube網站上I-Dose和Binaural Beat的樂曲通常附有圖片變化,製作者通常會宣稱通音樂同時觀看圖片,就會讓人進入適當的冥想或出神(trance)狀態。

另外一段影片以流行的舞曲節奏加上兩聲道的音高差異,製造非常快速的拍音。

雖然很多報導不認同I-Dose能引發類似嗑藥狀態的說法(例如此篇自由時報),但是,很多青少年甚至成人卻在聆聽後產生某些特殊反應。Discovery News的David Teeghman曾經聆聽這樣的音樂(曲目是Leviticus Green),雖然他按照影片的指示到黑暗的房間聽,卻沒有產生任何症狀。Teeghman根據自己的聆聽經驗,以“青少年無論用什麼都有辦法達到亢奮”做為結論。(Teenagers have always had the remarkable ability to get high using just about anything)不過,在這篇文章的回應中,卻有些人聆聽以後產生厭惡、惱怒的感覺甚至看到幻象。讓我們看看這段音樂

請注意,這段音樂和畫面可能令人感到不適!小朋友請勿嘗試

除了持續的噪音,這段影片還有不停改變的黑白條紋畫面。

I-Dose音樂是否真能引起這樣的反應,仍是一個爭論不已,需要更多科學驗證的假設。但是,閃爍的影像造成暈眩,已經有很多相關案例。例如1997年東京電視台播出神奇寶貝第38集-3D龍時,紅藍交替的閃光造成很多孩童暈眩和嘔吐。尖銳的聲響也有可能引發大腦的激烈癲癇反應,台灣就曾經發生一名國中女生因為聽到同學用美工刀刮地板的聲音而暈倒的事件。(事隔多年,知音已經找不到任何相關新聞連結)雖然某些學者否認I-Dose可能產生的效果,但是聽這種音樂的主要年齡層是青少年,他們的聽覺範圍比成年人更廣,對超高頻的次聲波極為敏感。日本曾為了解決青少年在公園滋事的問題,利用青少年才聽的見的超高頻噪音來驅趕他們。結合高頻聲、Binaural Beat和閃爍影像的I Dose影片,確實有造成暈眩甚至影響認知和清醒程度的可能。

I-Dose除了被視為毒品,也有很多人發展出其他的應用範圍,有家公司就推出用Binaural Beat來戒煙、集中注意力、幫助入睡甚至解痛的各種音樂。最早進行Binaural Beat實驗的Monore Institute(一家音樂與腦部的治療兼研究機構,但是較為偏向開啟創造力或潛力的靈修,而非嚴肅科學實驗)認為聆聽Binaural Beat音樂時,左右腦同步解析耳朵接收的聲響,所以這懂音樂有助於雙腦同步(Hemispheric synchronization)。他們認為雙腦同步時,人的創造力、潛能、專注力和學習能力都大幅上升,甚至可以讓前意識直接存取潛意識(幾乎完全違背佛洛依德對潛意識的假說),因此Binaural Beat對開發大腦潛能很有幫助。

Binaural Beat對大腦和意識的影響目前仍沒有確定結論的研究,但是,利用複層節奏引發出神(trance)的方式,已經非常的古老。1996年出版的Dancing Prophets就提到非洲Tumbuka族,利用這樣的節奏引發巫師和群眾的出神狀態。

音樂與人的關係,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和音樂家數千年來喋喋不休的爭論著。I-Dose的作用,青少年、好事的記者、商人和研究者也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是,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形下,這些都只是一種信仰-信者恆信而已,除非在MRI(磁核共振掃瞄)和EEG(腦電波圖)之外,有能真正洞察人心和腦部功能的方法,音樂對人的影響就像畢達哥拉斯那幅圖畫一樣,真正擰轉音高決定一切的機制,仍在雲深不知處呢。

自由時報的報導 連結

關於拍音的維基百科 連結

Discovery News 連結

3D龍事件的WIKI詞條 連結

用超高頻噪音驅趕青少年的報導 連結

i- Dose療癒音樂 連結

Monore Institute 連結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