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其實經常看到這樣的戲碼-媽媽為了怕小孩忘記,所以上課的時候不僅全程參與,還努力的拿著聯絡簿做筆記。下課以後孩子自顧自的在外面玩耍,媽媽還在教室裡詢問剛才沒聽懂的部分。上課的人到底是誰?如果您的孩子寫功課需要你、與同學相處不好需要你來處理、甚至連怎樣練琴、怎麼彈都需要你幫他複習,最後在學習上獲益的人絕對不會是他。解決問題、面對困難都是很重要的學習,挫折能磨練毅力,失敗可以學到經驗,父母親不應該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上課怎樣抓住重點,如何記住老師教授的內容,回家怎樣複習甚至練習的方法,都是學習的一部份,也都需要“練習”。有一位小朋友不願意看譜,於是父母親就努力的學習看譜,再一句句的唱給他聽,如果太難沒辦法唱,就買CD讓小朋友用聽的來記憶。過了好幾年之後,小朋友的彈奏技術進步很多,可是學習新曲目的速度非常慢,因為他還是不會看譜。速度、強弱變化、指法和各種演奏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寫在譜上,不會看譜不僅會彈錯,也會因為沒注意到強弱和快慢的記號,把音樂演奏得很僵硬,最後這位小朋友因為無法從音樂中獲得樂趣而輟學了。

如果父母親從一開始就為孩子排除挫折和困難,等到孩子需要自己面對的時候,他往往沒有足夠的毅力和勇氣,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克服,於是只好選擇逃避。學習過程遭遇的困難是越來越難的,一開始就讓孩子自己面對是最好的方法。小挫折不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和興趣,反而會增加他的能力。該跌倒的時候就讓他跌倒,父母親要做的是安慰和鼓勵,而不是為他注意前方的道路和排除障礙。

這篇新聞與音樂沒有關係,但是知音希望這篇文章能給父母親們一些幫助。

轉載自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5/today-health5.htm

父母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

文/陳煥昭

某一天早上,兒童心智科門診中,一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來看診。 我聽到她一邊俐落地用掛在脖子上的手機交代公事,還同時幫女兒脫外套,並從手邊的紙袋拿出早餐給女兒小玲(化名)。穿著國中制服的小玲,嘟嘴地「嗯」一 聲,眼睛看向她的早餐,媽媽立即把包裝拆好,把飲料跟早餐分別遞到女兒手中。小玲咬了一口早餐,皺眉把早餐放下,媽媽又邊掛電話、邊把早餐接手過去,安撫 著說︰「好,下次我一定買麥當勞早餐。」

我默默地看著這場母女互動,猜測著:「這個國中女生的問題會是什麼?」毫不意外地,這又是一個充滿 情緒與行為問題的青少年。

不管生活或唸書都很被動,除了要三催四請叫她起床,一定要親自接送上學,中午還要送便當,父母並且要經常跑學校幫 她跟老師,甚至跟同學溝通。但是,小玲依舊在不順心的時候發脾氣,讓父母不但不知所措,還疲於奔命。

小玲的媽媽一邊幫小玲收拾喝不完的早餐 飲料,一邊問我:「她什麼時候可以長大一點?」

這是很多家長問我的問題,我的答案也只有一個:「你什麼時候準備讓孩子長大一點?」在兒童心 智科門診中,常可以看到這樣無能的孩子,生活功能跟心智年齡都遠低於他們的實際年齡,而他們常有著全能的父母,幫他們做完生活瑣事,甚至幫他們應付成長過 程中的挑戰。

這些父母會跟我說,「我不做,怎麼辦?她又不會自己做!」但究竟是孩子不會做、父母才做,或者是父母都做完了、所以孩子不用學 著做?

在她們離開診間之前,我告訴小玲的媽媽說:「父母越全能,孩子越無能。」她一邊幫小玲穿外套,一邊若有所思地聽我說話。我知道這個家 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父母要學著慢慢放手,小玲要學著慢慢接手青少年應該要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急不來,但卻是非做不可。

(作者為台北縣 三重市美麗心診所兒童心智科醫師)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