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知音第一次完全轉載其他人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直指台灣戲曲發展的核心問題,如此中肯又堅實的批評,不應該只在報紙的版面出現一天!

關於本文的作者

劉新圓是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的研究人員,他的碩士論文-台灣北部客家歌樂山歌子的即興,是台灣第一本提出客家山歌即興方式的論文,他對客家音樂和戲曲的專業程度無庸置疑。

關於本文的新聞

請參考知音音樂部落先前的剪報-戲曲學校的訓練不專業?

另外,知音要補充一下,戲曲學校的校長-鄭榮興是台灣客家戲曲文化最重要的研究者和提倡者,三腳採茶能發展成今天的客家採茶戲,鄭榮興功不可沒。但是,也因為客家戲的重要背景,“鄭榮興獨厚客家戲”也是數年來大家爭論的老議題了。

戲曲也要換人做做看 轉載自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752×112010062200415,00.html

  • 2010-06-22
  • 中國時報
  • 【劉新圓】

近日一些戲曲界人士聯名上書總統,要求撤換台灣戲曲學院校長。理由是,現 任校長獨厚客家戲,造成京戲水準下降,不換校長無法挽救台灣的戲曲。這些大動作引起媒體關注,儼然成了戲曲的政治事件。抗爭人士中,不乏知名演藝工作者。 筆者向來肯定他們對台灣戲曲的貢獻,但是對於他們抗爭的內容,卻有些不解,甚至覺得缺乏說服力。

只要稍為了解台灣教育現況的人,大概都知道,這些年來,台灣各級學校校長的權力實已大不如前,他們很多決策常受到多方牽制,不易專斷獨 行,但卻又往往要負很大的責任。只憑一個權力處處受限的領導者,要能摧毀在台灣已扎根數十年的劇種,也未免太「神」了。即使校長權力很大,但是否真如他們 所言,因為獨厚客家戲而導致京劇水準下降呢?若是如此,那表示客家戲的水準已經了超越京戲?恐怕沒有人會相信。他們之所以認為獨厚客家戲,是因為校長請京 戲老師去教客家戲學生。這樣的指控,更是不了解台灣戲曲的發展。

廿世紀初,京戲高度發展,成為中國戲曲的龍頭,對各個地方戲曲產生深遠的影響。當時台灣雖受日本殖民統治,民間卻也對京戲如痴如狂。許多 京戲班渡海來台演出,大受歡迎,後來有些演員還留在台灣教戲。這段期間,歌仔戲與客家戲,大量吸收了京戲的元素,無論戲碼、唱腔、身段、文武場,都看得到 京戲的影子。

當年各戲曲交流如此密切,證明傳統戲曲之間是相通的,尤其基本功更是大同小異。所以,請京戲老師教客家戲學生,再正常不過。何況早在客家 戲科成立以前,歌仔戲科也有請京戲老師教課,怎麼就沒聽人質疑過獨厚歌仔戲?

京戲在台灣確實受過打壓,但不是現在,而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台灣本土力量隨著民主運動興起,要求戲曲資源重新分配。於是,三軍劇 團、國光劇校等原本被大量「獨厚」的京戲單位,裁的裁,併的併。奇怪的是,在京戲遭劫的那幾年,戲曲界沒人敢吭一聲,現在卻紛紛跳出來,集中火力砲轟一 人,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態度,似乎有欠理性。倘使校長有該檢討的地方,那麼,他們或許更該批判從前決定裁併京戲單位的決策者與政治人物。遺憾的是,筆者記得 當年只聽到李敖一人大聲反對,其膽識不得不令人敬佩。

假使劇校學生真的素質低落,校長固然難辭其咎,但也必須自師資、課程、學生素質,乃至整個大環境等所有因素做全面檢討。將台灣戲曲發展的 希望,完全寄託於一人,或將責任完全歸咎於一人,似乎太過沉重。如果泛政治化地,遇到問題就只想「換人做做看」,那麼是否真能挽救台灣的戲曲,是很令人懷 疑的。(作者為研究人員)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