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秘訣-提琴的松香破掉怎麼辦

不只是小朋友,大朋友們也經常為了脆弱的松香傷腦筋。進口的松香一個要好幾百元,不小心摔破了要怎麼辦呢?別著急,讓知音告訴你一個小秘訣,只要利用松香遇熱會融化的特性,用大一點的鐵湯匙裝碎掉的松香,再用蠟燭加熱,就能把松香還原為液體,倒回原來的盒子等它冷卻,就可以變回完整又亮晶晶的松香了。如果你的松香有盒子,先用膠帶貼住兩側,倒進去的時候才不會漏出來喔。沒有盒子的松香,可以先用厚紙做出盒子當模具喔。

小秘訣-第一次讀譜

大家是不是覺得練新曲子很難呢?知音告訴您一個好用的小秘訣–

第一次讀譜時,用慢到完全不會出錯的速度來演奏。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如果第一次演奏沒有出錯,第二次、第三次就很容易保持正確哦!

剪報-鋼琴家確實難為

其實剪報的主要內容是鋼琴家陳瑞斌談演奏蕭邦(Chopin)的困難,但是這篇新聞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鋼琴家的痛苦-要適應不同的鋼琴。大部分的音樂家都可以帶著自己的樂器四處旅行,即使是大提琴這種大型樂器也不例外。馬友友(Yo-Yo-Ma)每回坐飛機都要為他的大提琴買一個位置,以避免運輸造成損害(不過他的琴坐經濟艙還是頭等艙知音就不知道了呢)。唯有鋼琴家不能帶著自己的鋼琴巡迴演出(當然這也有例外,鋼琴家齊瑪曼Zimmerman以往都是帶著自己的鋼琴四處演出,只不過近來收斂了些,只帶鍵盤和打擊系統而已…)。適應樂器是鋼琴家最苦惱的事,雖然大型的音樂廳都會準備好幾架鋼琴讓音樂家挑選,還是有很多音樂家找不到喜歡的鋼琴。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昂貴或名牌琴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即使是Steinway & Sons也有音色和觸鍵靈敏度的差異。上回李雲迪到國家音樂廳演出,就挑不到喜歡的鋼琴。(嗯…國家音樂廳的庫房已經是夢幻級的了,有貝森朵夫、Steinway & sons、Yamaha和Kawai的頂級琴)

轉載自 中央社 網址: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7110173&pType0=aOPL&pTypeSel=0

(中央社記者林琳台北11日電)鋼琴演奏家陳瑞斌2008年元月開始巡迴世界演出。他說,年輕時 彈蕭邦,注重技術的完美;人生閱歷日深,他希望對蕭邦音樂的詮釋能衝擊人心,重要的是希望他所彈的鋼琴也能配合。

在一般人看來,鋼琴演奏家似乎是巡迴演出最來去自如的,無需擔心珍貴的樂器運送及維護問題。陳瑞斌說:「其實不然。」適應每個音樂廳裡不同的琴,對於演奏 家是很大的挑戰,關係到演出的心情和表現。

六月六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蕭邦音樂會,調琴師在音樂會開始前的半小時仍在調音。陳瑞斌說:「鋼琴演奏家挑琴,因為,如果琴的反應比手指慢,想表達的就難 反應出來。」

「演奏家與鋼琴之間的互動,下意識傳達到手指尖,手指如何透過琴表達,有時會受限,傳達出來的不是我的東西」。

演奏家臨場的表現和鋼琴間的關係,觀眾通常只知其一。陳瑞斌說:「如果是一台我不認識的鋼琴,無法由我的意志去控制,臨場心態要如何克服,如何設法得心應 手,應該是圈內人也想知道的故事。」

陳瑞斌說,他從十六歲就應邀在奧地利的蕭邦音樂節演奏,對於蕭邦的作品非常熟悉,演奏蕭邦的樂曲應該是件輕鬆的事。不過,演奏的年齡層次不一樣,他希望每 一場蕭邦音樂會都能讓觀眾有深刻的感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蕭邦是一位爭議性最大的作曲家,彈奏蕭邦沒有一個標準。我指導的學生,10個學生彈同一首曲子,10個人不一樣,因為每個人感受不一樣。」

他特別強調心靈的觸動。蕭邦鋼琴奏鳴曲第二號降b小調作品35「送葬進行曲」的終結部份,對於演奏家是很高的挑戰。

陳瑞斌說,在維也納當學生的時候,班上一位高材生練這段不到90秒的小音符就花了兩年的時間。六月六日的音樂會後,他也特別調出當晚的錄影帶,回顧自己的 表現,看看自己是否能讓觀眾聽得清楚「這些小東西的美」。

詮釋蕭邦的音樂,陳瑞斌說:「蕭邦不同於德國的作曲家,他的音樂裡有波蘭人的溫和與法國人的感性。」長年飄泊的人生閱歷,讓他與作曲家的感受更近。

紀念蕭邦誕辰200週年,兩年前陳瑞斌世界巡演的第一站是美國加州,八月下旬他在加州還將有兩場演奏會,都是可容納三千人以上的音樂廳。

出生於台灣、受教於德奧及東歐音樂家,旅行全球演奏的陳瑞斌說:「華人詮釋的蕭邦,應會給愛樂者不同的感受;我希望能無憂無慮的彈蕭邦,包括遇到能讓我得 心應手的琴。」

招募人才

知音音樂永遠都缺老師,因為每天都有許多新鮮人輕敲音樂世界的大門,卻找不到好的嚮導。知音不是一家商業的音樂教 室,而是一個音樂人組成的”育苗團隊”。在這裡你可以閱讀一切我們擁有和蒐藏的書籍和樂譜、聆聽所有的音樂CD和DVD。加入知音,你就擁有一整個團隊的 資深教學顧問和無盡的友情援助。不管你的學生有什麼問題,我們都會努力的協同解決,不管你需要什麼樣的樂譜和資源,我們都會努力的採購。在知音,你不必孤 軍奮戰,從學生的出缺席到家長的種種要求,我們都會努力的處理。在知音,你不是一個沒有地位的雇員,因為這裡沒有”大老闆”,所有的老師都受到平等的尊 重。我們善於傾聽,從教學方針、使用教材到教室的各種設備需求,你都可以提出意見,只要合理有效,我們都會立刻採納實施。此外,你還可以享有直接以進貨價 購買樂譜和樂器的權利,年度員工旅遊,不定期餐會等多種福利。

招募專長類別

  • 古典音樂:鋼琴、小 提琴、長笛
  • 爵士音 樂:爵士鋼琴
  • 流行音樂:民謠吉他
  • 徵募條件—需符合下列所有條件

    1. 國內外教育部認可之音樂院系畢業或大三以上在學學生、研究生(民謠吉他除外)
    2. 應徵項目需為主修或副修(民謠吉他除外)
    3. 有1年以上教學經驗
    4. 有絕對之教學熱誠,有耐心及愛心,能因材施教,能保證絕不體罰學生且不謾罵學生
    5. 願意”長期”投身音樂教育工作,並努力不懈的追求自我成長和教學方式進步

    應徵方式
    請先以電子郵件寄送個人履歷,我們會安排時間通知您參加面試。面試包含口試、試彈以及 試教,您必須準備3-5分鐘長度曲目一首,並實際教授我們指定的不同程度學員各15-20分鐘(最多2人)。通過面試後首三個月為有薪資的試用期,我們會 安排至少三名學生,並觀察您教學和出席的情形決定是否正式聘用。每一位獲得聘用的教師,都必須簽署聘任合約書,以保障您的權益及規範您應盡的教學義務和薪 資計算方式。

    知音音樂的電子郵件信箱

    怎麼區分銅管樂器與木管樂器?

    大家都知道什麼「木頭」什麼是「金屬」,也因此每當看看金金亮亮的金屬製樂器,就以為都是「銅管樂器」,看到木頭做的樂器就認為是「木管樂器」。這可就錯大了!!像銀白光亮的長笛、金光奪目的薩克斯風都是「木管樂器」哦!

    那我們到底怎麼區分呢?知音教您一個小方法,凡是名字裡有「號」或「喇叭」的西洋吹奏樂器,都是「銅管樂器」,反之,名稱裡沒有「號」或「喇叭」的大抵上都是木管樂器。這樣是不是比較容易區分了呢?

    舉例來說,長號(又叫伸縮號、伸縮喇叭)、法國號(又叫圓號)、小號(又叫短號、小喇叭)、大號(又叫低音號)都是「銅管樂器」。長笛、薩克斯風、雙簧管、單簧管(又叫豎笛)、英國管、低音管等都是「木管樂器」。

    那麼到底樂器是根據什麼來區分的呢?其實樂器不是依據製成的材質來分的,而是以樂器發聲方式的不同來區分,雖然同樣是利用「吹」的方式,但是

    銅管樂器是利用嘴唇在「吹嘴」上以不同的振動方式來控制音高與音程,因此又稱為「唇簧樂器」,所以銅管樂器的按鍵通常不多, ,這些按鍵大多用來輔助 , 音高主要是靠嘴唇控制。

    木管樂器除了長笛外,大多使用簧片來震動發聲,且必須倚賴按鍵來產生不同的音高變化,因此按鍵也比較多。

    長笛雖然是木管樂器,但它不使用簧片,而是利用頭部管的斜口讓吹入的氣流沿者管身內部旋繞,產生震動的氣柱來發聲。

    經由以上的解說,相信大家已經比較瞭解銅管樂器與木管樂器如何區分了。

    剪報-音樂系的另類科班

    說到音樂系和音樂班,大家的印象一定是學習西洋樂器或國樂器,加上各種音樂基礎訓練和音樂理論。但是,這個科班真的超乎知音的想像,而且教師群的專業領域竟然有芭蕾、體操和武術!
    他們的術科教學非常的有趣,包含音樂、武術、舞蹈、擊鼓和行腳(簡單來講就是走路,但是,在各個不同地方行腳,得到的不僅是體能,也包含期間身體和精神感知及記憶的一切,扎實的體驗走過的一切)。一般科班教育注重演奏技巧和理論訓練,但是,優人表演藝術班的訓練中,身體鍛鍊、靜坐靈修和音樂一樣重要。
    雖然這篇文章主要是剪報,不過,夏瑞紅的部落格有更深入的討論,請參考本文最下方的連結。

    中國時報2010-07-11 轉載自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888×112010071100275,00.html

    * 2010-07-11
    * 旺報
    * 【潘罡】

    藝術文化的目的是打開人的視野,彰顯多元的活力與創意。優人神鼓與北市景文高中所設立的優人表演藝術班示範突破制式教育的契機與作法;何念導演的《鹿鼎記》揭示任何文化均可以當代角度重新演繹詮釋;香港書展展現東方明珠的國際色彩與活力,也印證香港在中國文化發展扮演的關鍵角色。

    在升學考試中,由台北市景文高中與「優人神鼓」合作創設的「優人表演藝術班」,可說是最異類的志願之一。它的學制目標宛如音樂班,在普通學科之外,也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和技能,但接受的專業訓練更多元,涵蓋音樂、肢體、劇場、靜心跨領域多元整合開發的課程。

    這個特殊的高中專業班今年出現了第一屆的畢業生。在三年求學過程中,除了一般升學考試課程外,主要是到「優人神鼓」設立的表演36房上課。在國家文藝獎得主劉若瑀安排下,他們的師資陣容網羅了台灣表演藝術界的菁英,包括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十方樂集王小尹、中國民國體操協會國家裁判廖智仁、首都芭蕾首席石雅玲、少林寺武術館教練王雷軍等。

    至於課程有武術、靜心、西洋擊樂與演奏技巧、鋼琴、發聲訓練、音樂欣賞、優人擊鼓訓練、應用樂理、合唱、音樂史、合聲學、曲式、即興創作、西方舞蹈、拳擊訓練、兵器訓練、體操訓練等。主要目的是希望在求學過程中,讓青少年可以鍛鍊身心,覺知、清楚自己,並提升生命品質。

    三年下來,第一屆畢業生今年繳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紛紛考上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音樂劇場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戲劇學系;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音樂劇場組、中國戲劇學系、國術系。也有學生報考一般科系,考上東吳大學哲學系、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運動休閒系等。在標榜學制突破的台灣,「優人表演藝術班」成為一種檢驗的指標。今年這個「藝類」班級將於7月20日再度舉辦招生考試,考試內容有器樂自選曲、自選肢體表演、現場音感與體能測驗等。

    這裡有優人表演藝術班的演出實況

    夏瑞紅關於優人的文章(部落格中邀請了優人神鼓的劉若楀一同對話) 咚咚咚的點

    伺服器維修

    因為最近有很多來自對岸的網路攻擊,今天知音部落緊急關閉維修半天。知音在這裡對連不上網站的朋友們說聲抱歉。
    另外,知音也希望IP為123.125.67.*網段,使用北京市聯通ADSL的朋友,不要繼續大量點擊知音部落的特定頁面。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有這麼多資金能租用高速率網路,應該多花些時間和金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修飾術語篇-poco 和 poco a poco

    咦…今天知音要介紹的是字謎嗎?不不不,雖然這兩個術語看起來很像,卻是不一樣的意思呢。poco是稍微,而poco a poco則是逐漸的。念法請參考維吉尼亞技術學院的音樂字典 稍微有點 。

    poco 和 poco a poco都是修飾用的術語,必須放在其他術語之前而不能單獨出現。但是,他們能修飾的術語只限定在速度、力度變化以及音樂表情方面。例如poco cresendo-稍微漸強(表情)、poco animato-稍微生動一些、poco reten. -稍微漸慢(速度)。不過並不是所有表情術語都可以修飾,例如poco maestoso -稍微莊嚴,就是錯誤的用法,稍微莊嚴-不那麼莊嚴,詞義是非常奇怪的。poco可以放在“沒有變化”的術語之前,例如 animato(生動的),但是,poco a poco一定要放在代表速度或表情變化的術語前面,例如poco a poco diminuendo -逐漸減弱、poco a poco accelerando -逐漸變快。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有很多問號從頭頂冒出來了吧…“逐漸漸弱和漸弱有什麼不一樣啊”?答案很簡單呦,就是降低漸弱的速度。如果只有diminuendo(漸弱),那麼只要在術語規定的時間裡(例如一小節)降低音量就可以了,除非作曲家標示了漸弱以後的音量,否則音量減弱多少,多快弱下來都是自由的。但是,加上了poco a poco之後,就必須一步一步的漸弱。

    Diminuendo-漸弱-只要音量越來越小都可以,並沒有限制變化的幅度。所以,像上圖一樣突然變小很多也算是漸弱。
    加上poco a poco之後,漸弱時音量不能突然變小,必須"慢慢"變小

    怎麼樣,用看的就更清楚了吧….。今天的術語真是太好念了,所以知音的台灣義大利文就派不上用場嘍。請期待下一篇吧,下回見了。

    剪報-父母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

    知音其實經常看到這樣的戲碼-媽媽為了怕小孩忘記,所以上課的時候不僅全程參與,還努力的拿著聯絡簿做筆記。下課以後孩子自顧自的在外面玩耍,媽媽還在教室裡詢問剛才沒聽懂的部分。上課的人到底是誰?如果您的孩子寫功課需要你、與同學相處不好需要你來處理、甚至連怎樣練琴、怎麼彈都需要你幫他複習,最後在學習上獲益的人絕對不會是他。解決問題、面對困難都是很重要的學習,挫折能磨練毅力,失敗可以學到經驗,父母親不應該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上課怎樣抓住重點,如何記住老師教授的內容,回家怎樣複習甚至練習的方法,都是學習的一部份,也都需要“練習”。有一位小朋友不願意看譜,於是父母親就努力的學習看譜,再一句句的唱給他聽,如果太難沒辦法唱,就買CD讓小朋友用聽的來記憶。過了好幾年之後,小朋友的彈奏技術進步很多,可是學習新曲目的速度非常慢,因為他還是不會看譜。速度、強弱變化、指法和各種演奏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寫在譜上,不會看譜不僅會彈錯,也會因為沒注意到強弱和快慢的記號,把音樂演奏得很僵硬,最後這位小朋友因為無法從音樂中獲得樂趣而輟學了。

    如果父母親從一開始就為孩子排除挫折和困難,等到孩子需要自己面對的時候,他往往沒有足夠的毅力和勇氣,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克服,於是只好選擇逃避。學習過程遭遇的困難是越來越難的,一開始就讓孩子自己面對是最好的方法。小挫折不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和興趣,反而會增加他的能力。該跌倒的時候就讓他跌倒,父母親要做的是安慰和鼓勵,而不是為他注意前方的道路和排除障礙。

    這篇新聞與音樂沒有關係,但是知音希望這篇文章能給父母親們一些幫助。

    轉載自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5/today-health5.htm

    父母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

    文/陳煥昭

    某一天早上,兒童心智科門診中,一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來看診。 我聽到她一邊俐落地用掛在脖子上的手機交代公事,還同時幫女兒脫外套,並從手邊的紙袋拿出早餐給女兒小玲(化名)。穿著國中制服的小玲,嘟嘴地「嗯」一 聲,眼睛看向她的早餐,媽媽立即把包裝拆好,把飲料跟早餐分別遞到女兒手中。小玲咬了一口早餐,皺眉把早餐放下,媽媽又邊掛電話、邊把早餐接手過去,安撫 著說︰「好,下次我一定買麥當勞早餐。」

    我默默地看著這場母女互動,猜測著:「這個國中女生的問題會是什麼?」毫不意外地,這又是一個充滿 情緒與行為問題的青少年。

    不管生活或唸書都很被動,除了要三催四請叫她起床,一定要親自接送上學,中午還要送便當,父母並且要經常跑學校幫 她跟老師,甚至跟同學溝通。但是,小玲依舊在不順心的時候發脾氣,讓父母不但不知所措,還疲於奔命。

    小玲的媽媽一邊幫小玲收拾喝不完的早餐 飲料,一邊問我:「她什麼時候可以長大一點?」

    這是很多家長問我的問題,我的答案也只有一個:「你什麼時候準備讓孩子長大一點?」在兒童心 智科門診中,常可以看到這樣無能的孩子,生活功能跟心智年齡都遠低於他們的實際年齡,而他們常有著全能的父母,幫他們做完生活瑣事,甚至幫他們應付成長過 程中的挑戰。

    這些父母會跟我說,「我不做,怎麼辦?她又不會自己做!」但究竟是孩子不會做、父母才做,或者是父母都做完了、所以孩子不用學 著做?

    在她們離開診間之前,我告訴小玲的媽媽說:「父母越全能,孩子越無能。」她一邊幫小玲穿外套,一邊若有所思地聽我說話。我知道這個家 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父母要學著慢慢放手,小玲要學著慢慢接手青少年應該要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急不來,但卻是非做不可。

    (作者為台北縣 三重市美麗心診所兒童心智科醫師)